“倏忽温风至,因循小暑来。”每年7月6日或7日,时至小暑,万物有荣,长夏自此而盛。元稹笔下蒸腾的暑气,布满天地之间,却在这炎炎夏日,赋予了绿城别样的韵味。绿城的“绿”,乃是盛夏独有的浓绿,犹如墨色中的一抹翠意,热烈绽放。
SUMMER TIME
暑耘当时
SLIGHT HEAT
“大暑小暑,上蒸下煮。”白居易说这暑气缠人,“头痛汗盈巾,连宵复达晨”;范成大却道此时最宜农事,“昼出耘田夜绩麻,村庄儿女各当家”。此时正值初伏前后,气温攀高、雨水丰沛、光照充足。日渐饱满的春播玉米,每一粒都浸透阳光雨露的滋养,谷子、高粱进入籽粒形成与生长并进时期,以中耕除草、病虫害防治、肥水管理为主,也是需水关键期。
展开剩余75%在郑州巩义西村镇的地头,天坡水库开闸,水源沿着干渠直下为农田解了“渴”。中州大地,田垄滚烫,奋斗的激情在丰收梦想中向阳绽放。
与日光“棋逢对手”的,还有诱人的果香。充沛的阳光和雨水,造就这个时节鲜果特殊的味道。“籽如宝石瓤如蜜,中牟西瓜甜到皮。”中牟西瓜带着只有暑气才能熏出来的香甜和饱满的汁液,仿佛一股清泉,给人们以炎炎夏日里的享受与犒劳。
荷风送香
绿城的夏,是四时最浓郁和清晰的。通泰路天桥底下,一小堆茵绿色的莲蓬枝很是惹眼。明明无风,却委实带来了一丝溽夏的清凉。不时有人驻足,幽香的莲味撒了一路。
小暑荷风至,拂过紫荆山公园满池接天摇曳的荷花,碧荷翩跹,暗香浮动,花瓣尖上的那一点赤红,轻摇慢晃,似缱绻的红云舒展开柔软的身姿。池塘里的荷叶更是将这绿演绎到了极致,它们层层叠叠,绿得深沉,是大自然调色盘中最浓郁的绿,又像是翡翠般晶莹剔透,宛若画中游。
植物园荷塘里挣破淤泥的尖尖角,古树苑千百年树龄的苍郁冠叶,金融岛落日音乐会奏响的夏之乐章,健康路夜市烧烤摊腾起的人间烟火……现代化都市的喧嚣繁忙与幽静惬意的自然景观相融合,奇妙共生,周末的清晨、抑或晚霞燃烧的黄昏,人们踏着夏的绿,悠然成诗。
今夏雅集
小暑时节,孩子们跟随自然导师在各色园林中进行小暑节气深度的自然观察,习得古人的消暑智慧;与家人一起做饺子大餐,体验“头伏饺子二伏面”的小暑习俗;亲手熬制乌梅山楂汤,学习《黄帝内经》“夏气通心,酸以收之”的养生智慧。
小暑炙烤的不只是田垄间的麦浪,还有丰收的伏笔。“晒伏”习俗自古有之:民间素有“六月六,晒红绿”之说,人们多在这一天“晒伏”(晒福),把粮食、被褥拿出来晒一天,麦香阵阵,“被”感幸福;郊县农家沿袭“食新”传统,新麦磨面蒸馍供奉祖先,祈愿秋收满仓;城区居民在社区学堂制作艾草香囊,熬煮绿豆汤,将“热在三伏”的农谚化作舌尖甘霖。
中州大地轻点白瓷新妆,一转千年回到古韵风光。紫荆山公园“清廉花开,荷你有约”博物馆文创市集,结合与“荷”相关的文物和文创,加上丰富多彩的文创市集、生动有趣的文博课堂,带市民沉浸式体验来自博物馆的文化魅力。河南博物院推出的《风雅宋》系列展览,以沉浸式展演还原宋代消暑雅趣,冰鉴、瓷枕等器物无声述说着宋人的清凉智慧。
夏韵绵长
天地之中,节气为脉。小暑是《夏小正》里的农事训诂,亦是“国际郑”都市圈跃动的绿色脉搏。从黄帝故里传承千年的农耕智慧,到金融岛跳动的现代节拍;从青铜莲鹤方壶上的夏荷纹样,到博物馆文创中的消暑巧思,这座古都始终回荡着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交响。暑气终将散作秋云,而文明的诗意,永驻此间。
文|张星晨
摄影|马 健
编辑|管利婷 刘鸿桥
发布于:北京市涨8配资-按月配资-专业配资炒股-国内在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